|
种田文,种田人——读廿四桥。 初读廿四桥始于《将军,饶命》。作者文笔平和中正,以近乎完全理性,画外音的叙事口吻来述说故事,描景画物基本无废笔,惯用语言交代人物性格,以动作表达心理状态,具有十分独特,强烈的个人风格,看《将军》第一卷时心想,若作者有兴趣写点平凡生活里的故事,这种写作方式再适合不过。 未料不久后,廿四桥果真开始种田了。神仙,耕作,美食三大要素,有机结合,彼此呼应,《神仙劳改农场》在选材上独具匠心。 关于种田文的概念,一直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历史故事中考据翔实,以细节贴切取胜的是种田文;也有人认为架空背景中不开金手指是种田文;也有一说是:家长里短,平凡生活题材算是种田文。 我比较倾向于第三种,所以暂且把《神仙》一文定作我以为的种田文。 神仙也是要吃饭吃菜的,有仙吃菜,当然也就得有人种菜。陆六被发配去劳改的地方,是一个叫东篱岛的仙人农场。 背景,名称多为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化用,廿四桥依旧以一贯平淡的叙事风格,在陆六与岛主的相处间,借二人之口,别具格调地谈了茶,谈了菜,谈了种田生活里的物质生活,小农品味。 读此种田文,如身临其境,真乃一大享受,关键时候作者还不忘幽它一默,令人不禁莞尔。 饭饱茶足之后,笔锋一转,小陆捅了马蜂窝,岛主被关在门里蛰得满头包,寻医问药,彼此照料,小日子过得有模有样,至此情节结束。 综上,本文该有的元素都有,情节也种田,文笔也种田,然个人认为:唯一的问题在于,人物形象力度不足。 “文似看山不喜平”,但种田文便是家长里短的故事,纵有波澜起伏,也离不开田地这一大背景,那么姑且认为,要吸引读者孜孜不倦地看下去,故事的平淡只能依靠文笔或是人物形象来补足。 部分当红生活文,无一不蕴巧妙构思于平淡语言之中,人物看上去不经意的对话,动作,一举一动都经过反复推敲——以黑胖为例,不到两万字,基本上敲定了人物轮廓,被卷入事件中心的主角配角,俱有明显的个人特征,乃至作者牵出人物后,几乎无需再设置复杂情节凸显角色。 每一个故事的开头总是先以情节塑造人物,入戏后则大部分是人物性格决定情节发展,在读者对主角、配角等尚未完全熟悉之时,引导观众认识您的演员十分重要,交代清楚背景(谪仙劳改)、环境(东篱岛农场)的同时,请不要忘记:他们对陆六此人一无所知。 如果它不是种田文,那么我想一切都好说,剧情渐热,还可设计出各种狗血情节,来让角色给读者们留下不可遗忘的印象,尽可慢火熬炼,不急在一时。 为证实我的猜想,特地回去重温一次《将军》,发现廿四桥的人物都有同样显著的特征——不太爱蹦达。 但总的来说,《将军》一文还是非常成功的,廿四桥看似不温不火的讲故事方式,与某些眉飞色舞,读者面无表情,说书人却自HIGH得起劲的情况不同,廿四桥如一个理智的带路者,明知最后是曲终人散,却又不得不跟着走下去,于是走到结局时被虐得死去活来,迎风流泪。 尤其是读到西山垂暮,将军告老,某天带着小菜终于离开他们的桃源,归乡等死的结局,实在令我心口堵着,不上不下,难受至极(怒)。 平淡不难,难的是平淡中见真情,《将军》做到了,虽然桃金娘与留求子还是不可避免的狗血了一把,希望《神仙劳改农场》能发挥大人的长处,写出不一样的种田生活。 《神仙劳改农场》一文给1分评,如果后续主线需要增删,建议增加刻画人物性格的细节,多设置点选择与冲突,或是心理独白,以补充开篇陆六形象朦胧的不足,眼光有限,诚惶诚恐,无的放矢,说错莫怪。 PS~文章内容会被JJ小受吞掉,全因万恶的V1空白字符,请不要大意地抛弃它,转投回车君与分割线的怀抱吧。种田文,种田人——读廿四桥。 初读廿四桥始于《将军,饶命》。作者文笔平和中正,以近乎完全理性,画外音的叙事口吻来述说故事,描景画物基本无废笔,惯用语言交代人物性格,以动作表达心理状态,具有十分独特,强烈的个人风格,看《将军》第一卷时心想,若作者有兴趣写点平凡生活里的故事,这种写作方式再适合不过。 未料不久后,廿四桥果真开始种田了。神仙,耕作,美食三大要素,有机结合,彼此呼应,《神仙劳改农场》在选材上独具匠心。 关于种田文的概念,一直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历史故事中考据翔实,以细节贴切取胜的是种田文;也有人认为架空背景中不开金手指是种田文;也有一说是:家长里短,平凡生活题材算是种田文。 我比较倾向于第三种,所以暂且把《神仙》一文定作我以为的种田文。 神仙也是要吃饭吃菜的,有仙吃菜,当然也就得有人种菜。陆六被发配去劳改的地方,是一个叫东篱岛的仙人农场。 背景,名称多为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化用,廿四桥依旧以一贯平淡的叙事风格,在陆六与岛主的相处间,借二人之口,别具格调地谈了茶,谈了菜,谈了种田生活里的物质生活,小农品味。 读此种田文,如身临其境,真乃一大享受,关键时候作者还不忘幽它一默,令人不禁莞尔。 饭饱茶足之后,笔锋一转,小陆捅了马蜂窝,岛主被关在门里蛰得满头包,寻医问药,彼此照料,小日子过得有模有样,至此情节结束。 综上,本文该有的元素都有,情节也种田,文笔也种田,然个人认为:唯一的问题在于,人物形象力度不足。 “文似看山不喜平”,但种田文便是家长里短的故事,纵有波澜起伏,也离不开田地这一大背景,那么姑且认为,要吸引读者孜孜不倦地看下去,故事的平淡只能依靠文笔或是人物形象来补足。 部分当红生活文,无一不蕴巧妙构思于平淡语言之中,人物看上去不经意的对话,动作,一举一动都经过反复推敲——以黑胖为例,不到两万字,基本上敲定了人物轮廓,被卷入事件中心的主角配角,俱有明显的个人特征,乃至作者牵出人物后,几乎无需再设置复杂情节凸显角色。 每一个故事的开头总是先以情节塑造人物,入戏后则大部分是人物性格决定情节发展,在读者对主角、配角等尚未完全熟悉之时,引导观众认识您的演员十分重要,交代清楚背景(谪仙劳改)、环境(东篱岛农场)的同时,请不要忘记:他们对陆六此人一无所知。 如果它不是种田文,那么我想一切都好说,剧情渐热,还可设计出各种狗血情节,来让角色给读者们留下不可遗忘的印象,尽可慢火熬炼,不急在一时。 为证实我的猜想,特地回去重温一次《将军》,发现廿四桥的人物都有同样显著的特征——不太爱蹦达。 但总的来说,《将军》一文还是非常成功的,廿四桥看似不温不火的讲故事方式,与某些眉飞色舞,读者面无表情,说书人却自HIGH得起劲的情况不同,廿四桥如一个理智的带路者,明知最后是曲终人散,却又不得不跟着走下去,于是走到结局时被虐得死去活来,迎风流泪。 尤其是读到西山垂暮,将军告老,某天带着小菜终于离开他们的桃源,归乡等死的结局,实在令我心口堵着,不上不下,难受至极(怒)。 平淡不难,难的是平淡中见真情,《将军》做到了,虽然桃金娘与留求子还是不可避免的狗血了一把,希望《神仙劳改农场》能发挥大人的长处,写出不一样的种田生活。 《神仙劳改农场》一文给1分评,如果后续主线需要增删,建议增加刻画人物性格的细节,多设置点选择与冲突,或是心理独白,以补充开篇陆六形象朦胧的不足,眼光有限,诚惶诚恐,无的放矢,说错莫怪。 PS~文章内容会被JJ小受吞掉,全因万恶的V1空白字符,请不要大意地抛弃它,转投回车君与分割线的怀抱吧。 |
|
№1 ☆☆☆素衣-约瑟妻于2010-07-18 20:13:08留言☆☆☆
|
|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
|
|
|
№2 ☆☆☆=口=于2010-07-18 20:14:34留言☆☆☆
|
|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
|
|
抓住读者的心,抓住读者的眼——评《回首,可否相依》 在选文收评的时候,我几乎是从一开始就打定了主意要接一篇青春校园风的小说。打开一溜文的主页一一对比,基本上没有太多犹豫,就挑中了南岸雾散的《回首,可否相依》。这篇文给我的第一眼感觉就是这样的:封面和文案都青春校园得相当到位,对于喜欢这一路文的读者来说,能够吸引他们点开正文,开始欣赏。 一篇文章要如何留住读者,通常的逻辑似乎应该是先抓住读者的眼球,然后再抓住他们的心。而对本文,我想说的则是,在第一瞥之下抓住读者的眼球之后,如果能够进一步抓住他们的心,应该就能让更多的人目光常驻。 据作者在文案中的介绍,本文的第一卷是集中描写大学生活的。第一章写的就是接新生,师兄们、尤其是理工科学校的师兄们对新来的女生非常直白的殷勤照顾,显得非常真实。而这其中洋溢的大学生活气息,形成了一种直入主题、开门见山的效果,让人很愿意再看下去——带着一点对于自己的青春往昔的追忆,也带着一点对他人记忆的好奇窥探——想要知道后面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 故事就这样开始,接下来不可避免需要做的就是介绍人物了。文章的第一女主林晓松,特点非常鲜明:她是特困生,非常朴实、低调,个性当中有着超乎常人的坚强隐忍,却也有一种难以消除的沉重之感。作者对她的描写是相当到位的,尤其是在一开始就采用了同其余女生相对比的手法,使得晓松从外表到气质上都异于普通女生的这些特点益发突出。 然而在介绍人物的这一过程中,这篇文章慢热的特点就充分体现出来了:开头一连几章其实都是在介绍人物。不断有新的名字出现,却又没有特别突出特别清晰的情节做基础,这样很难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也许读者看着看着就会觉得有些灰心,因为记不住谁是谁而想要放弃。这一点也和作者的描述稍微有些散漫有关,给人的感觉是,好像除了主角之外,每个人身上的用墨都差不多,这样平平地并列在一起,或许会让读者有些阅读疲劳。 好在故事写到这里,虽然章数已经不算少,字数却还不多,对于真爱青春校园故事且有耐性的读者而言,应该还算轻松。到了这时,作者不负众望,给出了连续两个小高潮:一是佟有为对林晓松做出的过分举动引来叶秋救美;二是晓松的脚受伤给了叶秋将她送到医院并精心照料的机会。这组安排有一点及时雨的味道,能让读者眼前一亮。 而在叶秋和林晓松的关系开始如此发展之后,作者就借叶秋养父母的口道出了他同样也是孤儿的身世。在这里,回忆起先前零星提到的晓松的身世,让人恍然大悟且精神一震:原来男女主是同命相怜啊!更妙的是,仿佛在回应着之前晓松说过的为了弟弟愿意独身的那些话,叶秋同样也有姐姐这一点同晓松与弟弟的关系恰相契合。这样的男生应该是最能够理解晓松对弟弟的那份责任感的吧,而这也就成为了两个人关系当中的一个突破口。 然而在这之后,因为养父母的坚决反对,叶秋对晓松变得裹足不前,再加上叶秋生日宴上造成的误会,两个人的关系仿佛又一退千里。在这个关键时刻,作者通过月牙泉这个本身就非常美丽动人的传说,道出晓松对爱情的态度,也自然而然引出她的身世——当然,看了后文才知道,这还只是一部分身世而已。但就是这不完全的身世,已经令读者有超乎想象的感觉:原来晓松的过往,并非只是许多文章中写滥了的平平无奇的孤儿套路啊! 等到晓松和叶秋误打误撞独处一夜之后,晓松的身世和往昔才被完全道出,令人惊叹原来是如此复杂而沉重!与此同时,也会给人一种遗憾之感:其实这么好的构思,放在这么靠后的地方,虽然和情节穿插着,显得非常自然而巧妙,但是也会使许多性急而早早弃文的读者无法看到。如果作者能早一点把这件事情带出来,应该更能留住读者。 以上的串写,是我提炼出来的文章写到目前为止、在前半部分的跌宕起伏之处。其实,这些情节在浩如烟海的网络小说当中,虽然不算特别出奇出彩,也算是有着相当可读性的。可惜的是,作者对男女主的感情,在很长的篇幅里,写得一直都有些平淡,难以在读者心中引起强烈的共鸣。当然,这种平淡和晓松隐忍压抑的性格、以及对爱情不敢也不愿涉足的态度有关,不过即便是最最深藏不露引而不发的单恋,如果能够在叙述中放入更纠结的感情、采用更细腻婉约的表达方式,也一样能写出激情澎湃、直指人心的效果。 与此相关的是,和先前人物刻画上的缺陷一样,文章在情节高低潮的笔墨分配也有些太均匀,无论是字数还是语言,在这二者的配置上都没有很明显的区别。这样所导致的直接效果就是,在冲突很强的地方,笔力就会被衬托得有些弱了,会给读者一种张力不足、看起来不过瘾的感觉。 不过,从晓松在蓝禾打工受辱、叶秋救美的这一晚风波开始,文章有渐入佳境之感:一是两人关系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二是同大的社会联系在了一起。后面这一条会让人自然而然联想到作者在文案中提到的讲述社会风云的第二卷,进而燃起期待。 同时,在这一处,作者也几乎是第一次分多章详细描写同一个连续的情节,让人一气呵成地读下来,颇为酣畅淋漓,值得嘉勉。如果作者在后文中能够把握住这样的感觉,文章当能很快就彻底走出平淡的桎梏,进入精彩纷呈的阶段。抓住读者的心,抓住读者的眼——评《回首,可否相依》 在选文收评的时候,我几乎是从一开始就打定了主意要接一篇青春校园风的小说。打开一溜文的主页一一对比,基本上没有太多犹豫,就挑中了南岸雾散的《回首,可否相依》。这篇文给我的第一眼感觉就是这样的:封面和文案都青春校园得相当到位,对于喜欢这一路文的读者来说,能够吸引他们点开正文,开始欣赏。 一篇文章要如何留住读者,通常的逻辑似乎应该是先抓住读者的眼球,然后再抓住他们的心。而对本文,我想说的则是,在第一瞥之下抓住读者的眼球之后,如果能够进一步抓住他们的心,应该就能让更多的人目光常驻。 据作者在文案中的介绍,本文的第一卷是集中描写大学生活的。第一章写的就是接新生,师兄们、尤其是理工科学校的师兄们对新来的女生非常直白的殷勤照顾,显得非常真实。而这其中洋溢的大学生活气息,形成了一种直入主题、开门见山的效果,让人很愿意再看下去——带着一点对于自己的青春往昔的追忆,也带着一点对他人记忆的好奇窥探——想要知道后面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 故事就这样开始,接下来不可避免需要做的就是介绍人物了。文章的第一女主林晓松,特点非常鲜明:她是特困生,非常朴实、低调,个性当中有着超乎常人的坚强隐忍,却也有一种难以消除的沉重之感。作者对她的描写是相当到位的,尤其是在一开始就采用了同其余女生相对比的手法,使得晓松从外表到气质上都异于普通女生的这些特点益发突出。 然而在介绍人物的这一过程中,这篇文章慢热的特点就充分体现出来了:开头一连几章其实都是在介绍人物。不断有新的名字出现,却又没有特别突出特别清晰的情节做基础,这样很难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也许读者看着看着就会觉得有些灰心,因为记不住谁是谁而想要放弃。这一点也和作者的描述稍微有些散漫有关,给人的感觉是,好像除了主角之外,每个人身上的用墨都差不多,这样平平地并列在一起,或许会让读者有些阅读疲劳。 好在故事写到这里,虽然章数已经不算少,字数却还不多,对于真爱青春校园故事且有耐性的读者而言,应该还算轻松。到了这时,作者不负众望,给出了连续两个小高潮:一是佟有为对林晓松做出的过分举动引来叶秋救美;二是晓松的脚受伤给了叶秋将她送到医院并精心照料的机会。这组安排有一点及时雨的味道,能让读者眼前一亮。 而在叶秋和林晓松的关系开始如此发展之后,作者就借叶秋养父母的口道出了他同样也是孤儿的身世。在这里,回忆起先前零星提到的晓松的身世,让人恍然大悟且精神一震:原来男女主是同命相怜啊!更妙的是,仿佛在回应着之前晓松说过的为了弟弟愿意独身的那些话,叶秋同样也有姐姐这一点同晓松与弟弟的关系恰相契合。这样的男生应该是最能够理解晓松对弟弟的那份责任感的吧,而这也就成为了两个人关系当中的一个突破口。 然而在这之后,因为养父母的坚决反对,叶秋对晓松变得裹足不前,再加上叶秋生日宴上造成的误会,两个人的关系仿佛又一退千里。在这个关键时刻,作者通过月牙泉这个本身就非常美丽动人的传说,道出晓松对爱情的态度,也自然而然引出她的身世——当然,看了后文才知道,这还只是一部分身世而已。但就是这不完全的身世,已经令读者有超乎想象的感觉:原来晓松的过往,并非只是许多文章中写滥了的平平无奇的孤儿套路啊! 等到晓松和叶秋误打误撞独处一夜之后,晓松的身世和往昔才被完全道出,令人惊叹原来是如此复杂而沉重!与此同时,也会给人一种遗憾之感:其实这么好的构思,放在这么靠后的地方,虽然和情节穿插着,显得非常自然而巧妙,但是也会使许多性急而早早弃文的读者无法看到。如果作者能早一点把这件事情带出来,应该更能留住读者。 以上的串写,是我提炼出来的文章写到目前为止、在前半部分的跌宕起伏之处。其实,这些情节在浩如烟海的网络小说当中,虽然不算特别出奇出彩,也算是有着相当可读性的。可惜的是,作者对男女主的感情,在很长的篇幅里,写得一直都有些平淡,难以在读者心中引起强烈的共鸣。当然,这种平淡和晓松隐忍压抑的性格、以及对爱情不敢也不愿涉足的态度有关,不过即便是最最深藏不露引而不发的单恋,如果能够在叙述中放入更纠结的感情、采用更细腻婉约的表达方式,也一样能写出激情澎湃、直指人心的效果。 与此相关的是,和先前人物刻画上的缺陷一样,文章在情节高低潮的笔墨分配也有些太均匀,无论是字数还是语言,在这二者的配置上都没有很明显的区别。这样所导致的直接效果就是,在冲突很强的地方,笔力就会被衬托得有些弱了,会给读者一种张力不足、看起来不过瘾的感觉。 不过,从晓松在蓝禾打工受辱、叶秋救美的这一晚风波开始,文章有渐入佳境之感:一是两人关系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二是同大的社会联系在了一起。后面这一条会让人自然而然联想到作者在文案中提到的讲述社会风云的第二卷,进而燃起期待。 同时,在这一处,作者也几乎是第一次分多章详细描写同一个连续的情节,让人一气呵成地读下来,颇为酣畅淋漓,值得嘉勉。如果作者在后文中能够把握住这样的感觉,文章当能很快就彻底走出平淡的桎梏,进入精彩纷呈的阶段。 |
|
№4 ☆☆☆素衣-晴天于2010-07-18 20:17:16留言☆☆☆
|
|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
|
|
评《拐个小鬼做小厮》 BS收文,文案向来是关键。诚言,我是被“> 评《拐个小鬼做小厮》 BS收文,文案向来是关键。诚言,我是被“> |
|
№5 ☆☆☆素衣-鼬殿最高=^_于2010-07-18 20:18:42留言☆☆☆
|
|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
|
|
|
№6 ☆☆☆= =于2010-07-18 20:32:52留言☆☆☆
|
|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
|
|
大时代,小恋爱——评《短歌行》 某前辈曾说:古言,古耽中的细节问题,无论架空还是历史同人,都脱不开考据。考出细节,实际为了带给读者真实的时代感。 除去背景,摆设等阅读享受,实际上另一个作用是参照物。 参照物能时刻暗示读者,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环境;参照物或许是实物——譬如扶苏的开裆裤,或许是虚物——譬如十二道金牌。 若是简单地当作“主角在古代谈恋爱”的故事来读,《短歌行》完全满足要求,然而人物一旦是他,时代感便显得太薄弱。 吉利是个有争议的人物,如果脱离了特定背景,换一个时代,他是否还是他?只怕未必。要写这么一个人物,与当时的大环境密不可分,考据细节难写,下意识地避过不写,容易导致角色与环境的互动不足。 首卷中吉利,渊,惇等人若换个名字,换个背景,至少在主线完全展开之前,看不出是哪几个耳熟能详的人,故事发生在隋末唐初,似乎成立。战国也成立,甚至五胡乱华时,仿佛也说得通。 年份,史实,参照实物(建筑、衣饰、民俗、器物),参照虚物(侠、儒、治世之道),看似宏观,机械而千篇一律,却是勾勒时代大框架的最好素材,或许可以适当截取填充。 看到他仗剑杀王吉,丁容训夫时,能感觉到作者终于意识到这个问题,吉利开始带着比较鲜明的个人特征,活跃于大小事件中,唯憾开篇急于写人铺开故事,漏掉了渲染时代气氛的最好机会。 除去此点遗憾,文中人物形象很有特性,对于一个活跃在历史上的人物来说,写作过程无非是整理,重述他的生平;或是将他回炉重塑,带给人突兀的观感,颠覆原有印象;又或者是挖掘他所决定的某个历史瞬间里的隐秘故事——科普、恶搞、挖八卦三大工作,是历史文之所以吸引读者的要素,同时也是写人的最好素材。 行文至此,人物形象尚未完全展开,不敢妄自发表对他的议论,截几个剧情片段谈谈感想。 吉利想起渊醉了之后,亲他一脸涎水不放手,不禁窃笑——受的气场。 吉利闷在渊怀中连连颔首——受的气场。 吉利狭起双眼,看着他的侧脸,心想:“妈八羔子的,笑起来这么好看?”——攻的气场。 作者在文中既站明了立场,吉利是总攻,此处易引起阅读时的混乱。 又,没有CP什么的,实在不是什么好习惯,这意味着网文读者很容易站错队,读者不知道官配,我认为已经是最后的底线,如果连作者自己也没有官配概念的话,实在很危险。这会导致写着写着走了神,某天对主受审美疲劳了,再换一个文下便哭号一片。 历史情感文中,伏笔的作用往往为了暗示人与人的感情所设,官配不定,埋伏笔与点呼应时候则多了一番周折,不太明智。 大时代不够凸显,小恋爱的命运暧昧不清,乃是看文时归纳出的两点感想。除此之外,作者写情节,写萌点都有一定的驾驭能力,善于构筑读者阅读时不自觉的“心动时刻”,建议痛下决心,挥慧剑,斩情丝,定完官配后再在写文中有意识地加强时代感,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
大时代,小恋爱——评《短歌行》 某前辈曾说:古言,古耽中的细节问题,无论架空还是历史同人,都脱不开考据。考出细节,实际为了带给读者真实的时代感。 除去背景,摆设等阅读享受,实际上另一个作用是参照物。 参照物能时刻暗示读者,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环境;参照物或许是实物——譬如扶苏的开裆裤,或许是虚物——譬如十二道金牌。 若是简单地当作“主角在古代谈恋爱”的故事来读,《短歌行》完全满足要求,然而人物一旦是他,时代感便显得太薄弱。 吉利是个有争议的人物,如果脱离了特定背景,换一个时代,他是否还是他?只怕未必。要写这么一个人物,与当时的大环境密不可分,考据细节难写,下意识地避过不写,容易导致角色与环境的互动不足。 首卷中吉利,渊,惇等人若换个名字,换个背景,至少在主线完全展开之前,看不出是哪几个耳熟能详的人,故事发生在隋末唐初,似乎成立。战国也成立,甚至五胡乱华时,仿佛也说得通。 年份,史实,参照实物(建筑、衣饰、民俗、器物),参照虚物(侠、儒、治世之道),看似宏观,机械而千篇一律,却是勾勒时代大框架的最好素材,或许可以适当截取填充。 看到他仗剑杀王吉,丁容训夫时,能感觉到作者终于意识到这个问题,吉利开始带着比较鲜明的个人特征,活跃于大小事件中,唯憾开篇急于写人铺开故事,漏掉了渲染时代气氛的最好机会。 除去此点遗憾,文中人物形象很有特性,对于一个活跃在历史上的人物来说,写作过程无非是整理,重述他的生平;或是将他回炉重塑,带给人突兀的观感,颠覆原有印象;又或者是挖掘他所决定的某个历史瞬间里的隐秘故事——科普、恶搞、挖八卦三大工作,是历史文之所以吸引读者的要素,同时也是写人的最好素材。 行文至此,人物形象尚未完全展开,不敢妄自发表对他的议论,截几个剧情片段谈谈感想。 吉利想起渊醉了之后,亲他一脸涎水不放手,不禁窃笑——受的气场。 吉利闷在渊怀中连连颔首——受的气场。 吉利狭起双眼,看着他的侧脸,心想:“妈八羔子的,笑起来这么好看?”——攻的气场。 作者在文中既站明了立场,吉利是总攻,此处易引起阅读时的混乱。 又,没有CP什么的,实在不是什么好习惯,这意味着网文读者很容易站错队,读者不知道官配,我认为已经是最后的底线,如果连作者自己也没有官配概念的话,实在很危险。这会导致写着写着走了神,某天对主受审美疲劳了,再换一个文下便哭号一片。 历史情感文中,伏笔的作用往往为了暗示人与人的感情所设,官配不定,埋伏笔与点呼应时候则多了一番周折,不太明智。 大时代不够凸显,小恋爱的命运暧昧不清,乃是看文时归纳出的两点感想。除此之外,作者写情节,写萌点都有一定的驾驭能力,善于构筑读者阅读时不自觉的“心动时刻”,建议痛下决心,挥慧剑,斩情丝,定完官配后再在写文中有意识地加强时代感,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
|
|
№9 ☆☆☆素衣-约瑟妻 于2010-07-18 20:41:01留言☆☆☆
|
|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
|
|
№8 ☆☆☆素衣-青羽 于2010-07-18 20:38:37留言 俺来领评鸟~~谢谢青羽的意见和点评~~~ 不过有一点怕是误会了~~大概看到后面的话会比较清楚。梅非和梅隐不是亲姐弟,梅隐是知道的,所以才有了对梅非的感情。 梅隐的身份很特殊,这才有了梅非的做法。也许的确不合适,不过也是她的无奈之策。因为他不能娶妻。 而且……咳咳,关于初夜,见红的那个是梅非,不是陶无辛。 她虽然让梅隐去桃花醉,却不是嫖小倌哈……
№8 ☆☆☆素衣-青羽 于2010-07-18 20:38:37留言 俺来领评鸟~~谢谢青羽的意见和点评~~~ 不过有一点怕是误会了~~大概看到后面的话会比较清楚。梅非和梅隐不是亲姐弟,梅隐是知道的,所以才有了对梅非的感情。 梅隐的身份很特殊,这才有了梅非的做法。也许的确不合适,不过也是她的无奈之策。因为他不能娶妻。 而且……咳咳,关于初夜,见红的那个是梅非,不是陶无辛。 她虽然让梅隐去桃花醉,却不是嫖小倌哈……
|
|
№10 ☆☆☆听风诉晴于2010-07-18 20:58:22留言☆☆☆
|
|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
|
|
|
№11 ☆☆☆OTZ于2010-07-18 21:04:49留言☆☆☆
|
|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
|
|
|
№13 ☆☆☆= =于2010-07-18 21:36:13留言☆☆☆
|
|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
|
|
|
№14 ☆☆☆素衣-晴天于2010-07-18 21:42:27留言☆☆☆
|
|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
|
|
№14 ☆☆☆素衣-晴天于2010-07-18 21:42:27留言☆☆☆ 信息不流通的必然反应~~~№14 ☆☆☆素衣-晴天于2010-07-18 21:42:27留言☆☆☆ 信息不流通的必然反应~~~ |
|
№16 ☆☆☆素衣-鼬殿最高=^_于2010-07-18 21:45:04留言☆☆☆
|
|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
|
|
为啥都米看到来领评的人? №14 ☆☆☆素衣-晴天于2010-07-18 21:42:27留言☆☆☆ 估计去约会了……或者是晚饭了……偶就在等评,只是目前没看见自己,泪……为啥都米看到来领评的人? №14 ☆☆☆素衣-晴天于2010-07-18 21:42:27留言☆☆☆ 估计去约会了……或者是晚饭了……偶就在等评,只是目前没看见自己,泪…… |
|
№17 ☆☆☆= =于2010-07-18 21:46:47留言☆☆☆
|
|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
|
|
还没看到我的。。内牛满面等待更新 还没看到我的。。内牛满面等待更新 |
|
№18 ☆☆☆OTZ于2010-07-18 21:56:41留言☆☆☆
|
|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
|
|
希望能把评论发至文下。谢谢^^ 希望能把评论发至文下。谢谢^^ |
|
№19 ☆☆☆宛如流云于2010-07-18 22:10:24留言☆☆☆
|
|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
|
|
一日之计在于晨——评《氤氲浮生梦》 所谓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我想,同理,一篇文章的好坏便在于始。一个好的开篇,一个好的开始,是吸引读者读下去的关键。作者大大的这篇文章,我不想去分析第一人称的常用错误,也不想去谈谈整篇的构思概念,只想和作者大大探讨一下开篇的写法,若说的不尽之处,还望作者大大能谅解。 先从读者接触此文的第一印象,题目文案说起吧。 我从不挑剔一篇文章的题目,因为当一个作者的文面对所有读者的时候,必须是题目吸引人,才能让人有点进来的欲望。但是,作者大大吸引我进来读的恰恰不是题目,而是文案。不是说题目不好,相反有一定的诗的意境,但是氤氲这两个字,我想有很多读者应该都不是很熟悉的吧,这样当所有的文章都放置在那处的时候,别人自然是先选择能瞬间就记住题目的文章,而忽略了大大的文章。其实,氤氲是有弥散云气浓郁的意思;而浮生也有短暂虚幻的意思;这两词放在一起会不会有点重复的感觉呢?大大可以斟酌一下。 再说文案,我前面曾说起过,文案是吸引我进来读这篇文的关键,那想必是不错的。但是过于的简洁,留下的谜团反而让人在云里雾里转悠,在补充下男主的性格,兴许会有更好的效果吧。 再谈正文。 我看文有一个习惯,便是一边看文一边看下面的留言评论,然后猜测这篇文最原始的模样。我想作者大大是一个严肃认真的作者,这篇文应该改过很多次了吧。所以,在面对这篇文的时候,我更是不敢以一种怠慢的心情去看,从而便有一些吹毛求疵,望作者大大能谅解我与你一样希望文章能好的心情。 前面也讲过,一个好的开始是吸引读者最为关键的元素之一。那么,好的开始要从什么地方开始呢?什么样的开始能瞬间的就抓住读者的眼球,让人欲罢不能呢?我想关键就是一个萌点,一个不落俗套的萌点。 作者大大的文开篇是一个穿越,本生穿越就是一个俗,而要让这个俗成为不俗,就更应该下一番功夫了。 我想了几种开篇萌点,与作者大大一起探讨一番。 第一:幽默开篇。粗略浏览了一下作者大大的文,是想以一种轻松诙谐的方式来写文的,那么开篇就让读者笑,他们便会期待后面更多的幽默。当然这种幽默一定要另类一些,别去套用别人常用的段子,不然也是落了俗套,反而会食之无味了。 第二:插叙开篇。选择一个大大觉得非常带劲的点,然后作为开篇,比如是最虐的地方,又比如说是故事跌宕起伏最大的地方。如手中捏着一把剑,直直的刺进读者的心,让其一下就中。当然,我觉得这种方法不好把握,因为现代人的心都加了一层甲,要直接刺中要害,就要看大大对您的读者的评估了。 第三:抒情式开篇。即小说的开始就用一种感情,浓烈的感情去打动读者,去唤起读者隐藏在心中的那种情感,大约就是那些同情之情,理解之情,愤怒之情,好奇之情,仰慕之情,诸如此类的。 第四:主角性格式开篇。以前我写评论,曾经提起过一个小说故事发展是吸引人读下去的元素,但是最后给读者留下印象的,让读者喜爱的是那些人物。写小说的最后目的是要塑造一个让人爱让人恨的角色。那么再开篇就把主角的性格展现出来,让读者瞬间眼前一亮,也是一种法子。 当然,开篇的方式还有很多很多种,这里例举出来只是为了和大大探讨一番,因为诚实说话,大大的开篇落了俗套很不成功,在主角的把握上也不尽人意。相信换一种开篇兴许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若有说的不尽之处,望大大谅解! 一日之计在于晨——评《氤氲浮生梦》 所谓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我想,同理,一篇文章的好坏便在于始。一个好的开篇,一个好的开始,是吸引读者读下去的关键。作者大大的这篇文章,我不想去分析第一人称的常用错误,也不想去谈谈整篇的构思概念,只想和作者大大探讨一下开篇的写法,若说的不尽之处,还望作者大大能谅解。 先从读者接触此文的第一印象,题目文案说起吧。 我从不挑剔一篇文章的题目,因为当一个作者的文面对所有读者的时候,必须是题目吸引人,才能让人有点进来的欲望。但是,作者大大吸引我进来读的恰恰不是题目,而是文案。不是说题目不好,相反有一定的诗的意境,但是氤氲这两个字,我想有很多读者应该都不是很熟悉的吧,这样当所有的文章都放置在那处的时候,别人自然是先选择能瞬间就记住题目的文章,而忽略了大大的文章。其实,氤氲是有弥散云气浓郁的意思;而浮生也有短暂虚幻的意思;这两词放在一起会不会有点重复的感觉呢?大大可以斟酌一下。 再说文案,我前面曾说起过,文案是吸引我进来读这篇文的关键,那想必是不错的。但是过于的简洁,留下的谜团反而让人在云里雾里转悠,在补充下男主的性格,兴许会有更好的效果吧。 再谈正文。 我看文有一个习惯,便是一边看文一边看下面的留言评论,然后猜测这篇文最原始的模样。我想作者大大是一个严肃认真的作者,这篇文应该改过很多次了吧。所以,在面对这篇文的时候,我更是不敢以一种怠慢的心情去看,从而便有一些吹毛求疵,望作者大大能谅解我与你一样希望文章能好的心情。 前面也讲过,一个好的开始是吸引读者最为关键的元素之一。那么,好的开始要从什么地方开始呢?什么样的开始能瞬间的就抓住读者的眼球,让人欲罢不能呢?我想关键就是一个萌点,一个不落俗套的萌点。 作者大大的文开篇是一个穿越,本生穿越就是一个俗,而要让这个俗成为不俗,就更应该下一番功夫了。 我想了几种开篇萌点,与作者大大一起探讨一番。 第一:幽默开篇。粗略浏览了一下作者大大的文,是想以一种轻松诙谐的方式来写文的,那么开篇就让读者笑,他们便会期待后面更多的幽默。当然这种幽默一定要另类一些,别去套用别人常用的段子,不然也是落了俗套,反而会食之无味了。 第二:插叙开篇。选择一个大大觉得非常带劲的点,然后作为开篇,比如是最虐的地方,又比如说是故事跌宕起伏最大的地方。如手中捏着一把剑,直直的刺进读者的心,让其一下就中。当然,我觉得这种方法不好把握,因为现代人的心都加了一层甲,要直接刺中要害,就要看大大对您的读者的评估了。 第三:抒情式开篇。即小说的开始就用一种感情,浓烈的感情去打动读者,去唤起读者隐藏在心中的那种情感,大约就是那些同情之情,理解之情,愤怒之情,好奇之情,仰慕之情,诸如此类的。 第四:主角性格式开篇。以前我写评论,曾经提起过一个小说故事发展是吸引人读下去的元素,但是最后给读者留下印象的,让读者喜爱的是那些人物。写小说的最后目的是要塑造一个让人爱让人恨的角色。那么再开篇就把主角的性格展现出来,让读者瞬间眼前一亮,也是一种法子。 当然,开篇的方式还有很多很多种,这里例举出来只是为了和大大探讨一番,因为诚实说话,大大的开篇落了俗套很不成功,在主角的把握上也不尽人意。相信换一种开篇兴许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若有说的不尽之处,望大大谅解! |
|
№20 ☆☆☆素衣-青羽于2010-07-18 22:14:20留言☆☆☆
|
|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
|
登入后查看更多回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