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论坛
→
网友交流区
→
陌上花
主题:小说创作:把自己放在一边
[2]
收藏该贴
已收藏
取消只看楼主
只看楼主
触发了您设置的屏蔽词和不再看TA,当前页面已为您屏蔽共
0
层
【半截白菜《燃尽》成功签约出版越南图书】
把自己放在一旁
我是一个写作者。
有时时候我想象自己可以成为一个伟大的写作者,有时候却又觉得自己的写作毫无意义。我把写作当成一种精神的追求,人生的意义,显然,生活所给我们的精神世界展示的内容要远远大于小说本身,而人生也不仅仅是小说。
我以为我进入了虚构的世界,有许多次在进行写作的时候,我把自己当成上帝,我创造了自以为是的虚构的世界。我不愿意怀疑我创作以及我的作品的意义,可是事实上,它们是值得怀疑的。一切怀疑都是一种上升的姿态。我假想,当我的生命终结之时,让我重新对我的文学创作活动以及我的作品下个定义,我该说什么呢?
作家敞开自己的生命,试图勾通世界的种种关系,虚构的世界是生命的化身。叙述者本人有时候都会迷失自己,不知生命存在的形态,小说和现实的真与假,有些界限是可以模糊的,这是为了清楚必需模糊。一切创新,都带着与传统的相反的意味,这样的小说会给读者的阅读造成一定的难度——认识一种作品,和一个作家,需要时间。时间,有时候因为长度而有质量和意义。
我们整个人类都需要一种自由的创造,所以跟着自己的感觉走——有时候理性反而是可笑的,愚蠢的。小说创作的意义在于虚构,虚构如果是强调理性便会无形中拒绝对值感觉的鲜美,甚至不能构成真正的虚构。因此优秀的作家多数是感性化的人。
虚构的可能性无疑是有弹性的,每个作家都是在试图通过虚构来认识人性以及我们的世界——这世界,这人间,被我们自由的想象和已有的生命体验,及来自于生命本身的创造的自由渴望化简,重新组合。这非常有意义。
作家们常常在内心里说:人类,还有一切,你们不知道,我爱你们。
小说与现实形成了对立,我是对现实感到失望和不满才写小说的,但这同样是出于爱。所有有着强烈的爱的人,基本上都属于理想主义者。理想是现实的翅膀。
我两天前写过一首诗,引用在这儿:
他可以战胜一切,不怕死亡,可是死亡的另一面活着要他小心翼翼,忍气吞生多可爱,女人哪,你们要爱上这样的男人。
他总是在试探一个真正理解他的人出现,可是所有的人都错过了那种发现,只是冷漠和拒绝,这让他有时候伤心难过。
他想象中,或者是说他生命中的上帝,并非《圣经》上所说的上帝说:事实上只有他才有这样的权力,可是他要承受心理上的苦难。他看到这一点,并允许所有的人照他们自己的思路活着。
事实上所有的事物都偏离了方向,但是,最终会回到终点,所以他相信,一切都可以包容。
我的生活并不如意,因为文学尚没有为我带来我想要的物质生活,同时精神生活也会因为物质的不富裕变得萎缩。我曾想过通过死亡来结束这种不堪的生活——因为理想的生活太高贵了,两相对比,显然有寻死的心。现实的生活,以及现实的人们无形中也拒绝虚构和文学,人群的关系写着冷漠了拒绝——事实上作家是真正有权力拒绝,给现实一个冷面孔的。真正的作家有两种生存态,都是极至——一是包容一切,再就是拒绝一切,但这两中态度实质上都是因为爱,因为对现实的不屑。我属于前者,对一切抱有希望和善意。
在原有世界的基础上,我想着为一切重新命名,这非常有趣。我要承受这种美妙和有趣带来的相对于我安逸的生活的影响,很明显,现在我要放弃用来睡觉的时间来写作。我还要抽烟和喝咖啡,有时我同时还准备了茶,这两种饮料对我都有用,我说不清楚自己为什么要准备两种饮料,事实上我还想再来杯酒。我的生命需要纳入什么,这是创造的娇情要求。
我认为虚构正是试图让人生更加纯粹和优雅。我敞开了我的生命,这让我想到我少年时候质嫩的心灵(也可以说这是创作过程中思绪的旁逸斜出)的存在,那时候由于缺少成熟的接触事物的能力,我是敏感的,我很在意世界的反应——我虚构了我们的生活世界,以我的真诚和美好,可是真实的生活与世界与我的思想情感与认识有时候是背道而驰的,于是——无疑也像挑起了一场战争。我不知道是谁胜谁败,但是我需要发动战争,让生命和灵魂在我的文字的河流中濯洗一下,变得清爽逸人。那文字的河流,流着我的感觉和意识。真正优秀的作家,应保持自己的敏感和天真。
自由和简单,都会受到限制。以至于我在写作的时候需要莫明地戴一顶帽子,这简直没有道理——但是说没有道理,我还是为自己找了一个理由——我觉得戴着帽子写作可以让灵感长时间的保持原样,不至于通过头发流逝在空气之中。这件小事让我看到我们巨大的存在,有一种神秘性。
作家绝对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至少在思想意识上是这样。我希望我是表演者,是戏剧化的人物,是一面特别的活着的镜子,可以照见现实生活中的我们——这个时候我,站在“我们”之中了。看,这就是文学的模糊存在的一种表现,我们可以在阅读的时候想一想这种复杂的关系,锻炼一下我们的思维能力。当然也可以自由地一目十行地阅读。随时要注意,自己是有这个自由的,许多事都这样。
读者,或者文化的消费者们,都应该在消费精神产品的同时,进行自我创造,这对于生命本身是一种丰富。我耿耿于怀的是——我们对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化和文明有时太过于盲从,也太过于认真,以至于老是赶时髦。不是我有复古情结,我是认为保守一点有时候反而是“退一步天地宽敞”。我个人现在是不怎么看电视的,也不太留心什么歌星明星,这人物那人物,我只是一味自然地活着,我喜欢这种简单的生活境界——这是真的吗?也许我是渴望这样。但绝对不是所有的人应该这样。人的思想渐渐地形成,思想渐渐地做用于人的生活和存在。大众文化以及时尚只能为我们带来大众化的思考和思想,这并不利于让我们产生创造力。因为在那种思考中形成的思想,缺少弹性。
思想来自于认识,认识来自感觉。我们这个时代,也可以说任何时代都是一个不断被认识的时代,是一个思想不断更新的时代。但是我们的思想和认识中的世界,是一个二手的世界,是一个已被人命名的世界。我们的感觉存在危险性,那便是感觉被认识被思想误导。因此这就有一个大存在,不容忽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依心而活,都能依心而活。我们常常有两颗心,一颗属于安静的自己,另一颗属于喧哗世界,至少有些是这样。
再引一首我前两天写的一段话:
我想象的他中有我,他把自己放在一旁。
这世界奇怪,他想说亲爱的,他总想让我听到,我微笑着看他……淡淡的存在,活色生香。
他用不抒情的心说——哦,爱,轻轻的,用开心的思想去想,关注生活的表面然后深入,或者从相反的方向,从生活的内部出发,盛开,不断地盛开,于是存在透着喜气——因为感觉新鲜,生命丰有想象力。
他中有我,我中有他,他感到喜悦,因为人生久远,星辰安然,我们的身体就是宇宙。
他便是另一个我,但又不再是我——也可以是你,是世界。我们的存在有着相互交错和交融的世界,所有的文字都如鹤嘴锄一样想要撬开什么。我也在做这样的工作——让过去鲜美的存在复活,让过去和现在的照见未来,为我们的生存和发展带来希望和信心。
我有时候是不开心的,因为我意识到虚构也许最终不能改变什么,而且我也会因为虚构获得了现实生活的罚罪——理想主义般的写作必然会与现实主义的生活构成矛盾。同样是前几天,我写了段话:
一尾小鱼在水中游得精神,那是在时间里少年河,河水清清,我在水中间。
一条马路通向远方,我在路上;一只鸟儿带走一片树林,绿意穿越蓝天,我的生活不快也不慢。
哦,今天过去还有明天……
我这样写下我的心迹,心通过文字得到了梳理,于是便渐渐快乐起来。我想这也是文学的意义所在吧——文学可能缓解人们生存过程中的精神压力。
我曾经不想通过讲故事来丰富我的小说,事实上是走了弯路,故事同样是可以发展演变的,因此讲故事并非意味着又落于俗套。我并不太擅长讲故事,但是我知道,故事对于读者非常重要。我总是在逃避现实生活以及已有的文化对我的捆绑,这是因为我渴望创新,可是事实上每个人都不可能远全地逃开这些。但是,清楚这层关系,不断地通过对文学艺术的追求,也许是可以飞翔起来的,而飞翔起来,便是最大可能地逃开了现实。
我要有所创新,必需得处理好现实与想象之间的关系,处理好想象与虚构的关系,等等。虚构者和虚构的世界同时存在,我,我们把自己放一旁,放在生活的另一面,世界的另一面。小说是另一种世界,虚构者把自己放在一边。
№0
☆☆☆
林语城
于
2005-06-19 12:41:50留言
☆☆☆
加书签
不再看TA
〖今様《游鱼的夏》成功签约出版简体图书〗
呵..
呵..
№1
☆☆☆
风
于
2005-06-23 09:01:52留言
☆☆☆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加载更多回贴
回复此贴子
名字:
选择图案:
内容:
(注意:一次最多可提交5000字,且一次最多可提交三张尺寸在1024*1024范围内的图片,超出部分请分次提交!)
引用:
验证码
换一张
图片链接:
(贴图规则)
加一张
(图片类型支持jpg、png、gif,大小限150K以内,图片宽度不大于1024)
管理
返回本版块首页
←
返回交流区首页
←
返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