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广告
晋江论坛网友交流区陌上花
主题:忆童年:牛虻篇 [26]
收藏该贴
已收藏
只看楼主
聊天的时候提到《牛虻》,忽然来了兴趣。初中时最喜欢的就是《牛虻》,这书大概真是有魔力的,就像当初《钢炼》的作者也把它奉为经典。虽然那故事落到某些评论家眼里,不过是革命琼瑶小说……汗……可是,我一辈子都记得住亚瑟的勿忘我花一样的蓝眼睛(即使是对着文字的想象中,我也被电倒了,以后一直都迷恋有着清澈眼睛的男生),记得住神父的心脏动脉瘤破裂(现在的我知道这的确是个要命的病),记得住琼玛的白羊绒裙黑披肩还有一掠而起的一绺白发(我发誓,我一定要写个挑染了头发的女猪),记得住玛蒂尼局促的表白(我果然当它是言情剧了),记得住牛虻用颠茄改变眼睛的颜色(这个不符合药理知识,颠茄只能扩大瞳孔),记得住波拉的破旧风衣(革命者啊),还有他们死去的孩子(我一直坚持波拉和琼玛才是“应该”的一对啊)。
我是多么地热爱琼玛。书中只有一副插图是刻画她的,那种古老的黑白图。门廊,琼玛凝望远方的背影,穿着大摆的长裙(这以后也成为我最喜欢的服装)。那时我还有着绘画的兴趣爱好,想要临摹。可是,看似简单的图,却怎么也画不出琼玛的感觉。朴素的,端凝的,宁静的,抚慰的,理性的,圣洁的,深情的,仰望的,永远孤独的……
书是chair家里的,她家的藏书都被我刨了一遍。我们最喜欢的就是《牛虻》。那时候都有着小文青倾向,对流行的东西都不屑一顾什么武打言情的太庸俗了,彼此分享家中的世界名著。还要背着严厉的父母,早在六年级妈妈就不让我看任何“小说”。也不是所有名著都那么好看。《牛虻》成了我们的最爱,藏在试卷袋子里偷偷拿出来看,回味了一整个儿夏天。
后来在某个英文教材上看到原版的最后一章,激动不已,读了好几遍,还认真记下了那首诗“Then am I,a happy fly.If I live,or if I die.”一起大声念着,像宣誓一样。
还发展出了考据癖,在子弟校非常有限的环境下,查阅相关的意大利革命的背景知识烂熟于心(大约就是看了看我哥的高中世界历史教材还有什么世界五千年之类,上了高中才有机会看到专著),甚至迷恋上了意大利风土人情以及如《重归苏莲托》之类的民歌,天天在琴键上弹奏。
那年头如果有网络,如果有同人网站,如果有《牛虻》同人,我一定会搞个版主当当的。这跟如今花痴动漫,基本上也是同一套动作。
事情发展到最后,我开始写类似的革命小说了。不过我也未能免俗,不知觉地弄了个女猪当道,N个男人的故事。并且老长老长,从少女时代到三十来岁(也不是很长啊)。
当然事实上我没有真的写。我是个害羞的人,不相信自己能写,更不好意思去写,那时候就有“这是YY”的自觉,怎么可以竟然写出来让人知道自己在胡思乱想呢?其实更主要的原因是,我还得一心一意地当我的优等生,根本没有那个客观条件去写。
然而YY是人类的本能啊。小说没有写,提纲却是写了一遍又一遍。不断地增加情节,不断地丰富人物。初中几年之间,有一半的内心活动跟这个故事的构思相关。这可能是一种精神症状。这个阶段已经不太FANS牛虻了,但是我的那个故事却像野生植物一样疯长,甚至搞得作者自己沉浸其中悲悲喜喜不能自拔。我心想这个对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恐怕没有好处,应该专心学习等等,却又完全克制不了。写了好多的提纲,然后藏起来,不能让妈妈发现。简直就是所谓好学生的内心叛变啊。
最后……当然还是时间的力量最大。
我都不知道何时忘记了这么一回事了。
大学的某一天,收拾旧物忽然发现了一张写得满满的笔记本纸,饶有兴致地读完这个已经有些陌生的故事提纲,然后一声叹息,作为纪念,装订在日记本子里。
平心而论,那个故事还是很有看头的,具备多种流行元素以及深刻的人文关怀(瞟一眼猫头),直到今天,每一个人物还在我心中鲜活如生。不——他们没有死,他们只是在安静地睡眠。
当年有如此强烈的愿望,想把这个老长老长的故事写成小说,并且一直悲观地认为,这个愿望是不可能实现的。后来上大学了没人管了,真的写了小说,却又一时昏头写了个武侠,并且一昏到底。现在想想,我的很多人物其实还是脱胎于当年那个故事。我为什么不趁写处女作时的热情,把那个故事写了,而偏偏去写不伦不类的武侠呢?真是造化弄人啊。
啰嗦半天。
晚饭后兴冲冲地去王府井书店,想找本《牛虻》来重温下。漓江新出了一本,一翻之下大倒胃口。电影截图完全破坏了多少年心中想象的美感(我的黑白的琼玛的背影啊)。翻译文字又和记忆大打出手。玛蒂尼变成了“马尔蒂尼”(足球?),琼变成了吉姆(倒是严格按英汉词典人名对照来)。文末的中文译诗总不太顺,我看的那一版是“无论我活着,或者死去,我都是一只,快乐的飞虻。”书店里看到的新译:“不管我活着,还是我死去,我都是一只牛虻,快乐地飞来飞去。”简直是飞来飞去的儿歌。
另一版本居然套着塑料膜,不让察看。扫兴之下,没有掏银子。还是记忆好吧。
说起来这些中文翻译也是伤脑筋。当年在北大图书馆借的那一版《日瓦戈医生》,多好啊。后来为了收藏,买了漓江(又是漓江!)新版的,据说还是名家翻译,却完全没了那种清朗忧伤的感觉。名家在序言里拼命八卦帕斯捷尔纳克的红颜知己,和老版的序言通彻地分析背景直言判断相比,高下立分。
牛虻也是。如今怕也没人有那个心思好好重译了吧。然而我当年看的《牛虻》,也不曾记得是哪一版了。应该是最常见的版本吧,上海译文?只记得封面上是个戴帽子的大胡子的侧影。
№0 ☆☆☆璎璎 2005-04-30 02:47:17留言☆☆☆  加书签 不再看TA

不管我活着,还是我死去,我都是一只牛虻,快乐地飞来飞去
 
大笑!
 
飞来飞去,飞来飞去~~~~~~~滚来~~~滚去~~~~~~~滚来滚去~~~~~~~~(参照蜡笔小新之歌)
№1 ☆☆☆小青2005-04-30 11:25:12留言☆☆☆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我那本忘了是什么版本的了,但是貌似不是“快乐的飞来飞去”……
 
我初看牛虻的时候大概上初一,完全看不懂,整个觉得乏味无聊,几年之后某天晚上突然翻出来再看,看到牛虻回忆当初的逃亡生涯,哭得乱七八糟的。
 
我不喜欢琼玛,我喜欢那个吉普赛女郎。
№3 ☆☆☆何铁手2005-04-30 12:23:32留言☆☆☆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璎璎,你好!
如果杨叛见面会那天你去了该多好啊!我就可以和你一起回忆当年看《牛虻》的日子了。我是可蕊那里板斧SERENE。当然,如果不是得知当天去的还有一个女写手——璎璎,而你又最终神秘的没有出现在我们面前,我大概永远也不会来“陌上花”这里探路(我承认,我很懒),不过我绝对没有白来,因为又找到了一个和我一样对这本书怀有深厚感情的JM:)
 
想想我们应该是同一个时代的人吧,因为现在能如此喜欢这本书的人已经不多了。
 
我家里保存的牛虻已经非常老了,繁体竖排版(我看台版书的本领就是这样练出来的),译者是李良民,1953年出版,书中的插图很精美,类似油画风格的黑白作品,画中的亚瑟消瘦、清秀,一如书中的描写,漂亮的像个女孩子(我想我就是这样爱上他的吧)。
 
记得上中学的时候我还写过一篇关于牛虻的读后感,被语文老师拿来在班上宣读了一下,评语是感情厚重但观点不明(我所有文字的通病),你的说法点醒了我,看来一篇精致的言情小说也许并不需要过多的观点点缀,只要有感情就够了(当初我可是哭湿了一条枕巾阿)。
 
至于最后那首小诗,我这里是这样译的:
不论我活着
或是我死掉
我都是一只
快乐的大苍蝇
 
五几年的人说话方式和现在应该是差很多吧。
№4 ☆☆☆serene2005-04-30 20:18:26留言☆☆☆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大苍蝇。。。。。。黑旺财。。。。。。
如果是蝴蝶的话,就应该翻译成油苍蝇了吧?嘎嘎。
不过,大苍蝇,也还蛮幽默~
 
以今天的眼光看,也是一本很感人的小说啊。一直觉得这主要是一本伦理小说,只是被打上了意识形态的烙印。俺是79年的,其实那一批人里面,看牛虻的已经不很多了,不过我和我的同学都很喜欢。可是牛虻的价值并不止限于他是保尔柯察金的偶像。好的作品,总是能够流传的。
 
竖排版的名著,俺只有幸看过红与黑和茶花女。不得不说还是很影响阅读滴。
№5 ☆☆☆璎璎2005-04-30 22:56:19留言☆☆☆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啊,《牛虻》!
璎璎说的英语的那个是大学英语精读第六本,节选了最后一段,当时在教室里翻书看到最后那首小诗,眼泪差点没掉下来,小时候曾经为它流了多少眼泪!
当年看的和璎璎看的是差不多翻译的,“无论我活着,或者死去,我都是一只,快乐的牛虻。”琼玛等待那个敏感的少年多么久啊,最后……哭~
差不多喜欢里面所有的人物,亚瑟、琼、神父、波拉、吉普赛女郎,甚至还有最后那批执行了三遍死刑的行刑队……
其实最早看的是小人书,可是画得真是好,明明是黑白的图,上半部里几乎能看到璎璎说的那种清澈的蓝眼睛,下半部里折磨琼玛又折磨自己的眼神;重刑后推开神父十字架的嘲讽;神父的绝望……
也许是为了这一段时光才不能接受《七剑》罢。
 
后来我在书店的遭遇更惨,看见一本用第四次简化字(反正是最后没施行的那一次)翻译的《牛虻》,当时只顾着高兴就买回来了,后来翻了几页实在受不了送人了,什么时候上海译文再译的时候再买吧。
 
璎璎,发了封信给你,请教点问题,打扰了!如果方便盼复,谢谢。
№6 ☆☆☆shifei2005-05-01 01:47:39留言☆☆☆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小学时代有2本书印象深刻
《牛虻》和《卓娅与舒拉的故事》
今天刚巧在书店看到一本《牛虻》,便兴冲冲地买回来,找这本书有一段年头了,就是一直买不到。
看了帖子,然后找出刚买的书。
天哪,正是漓江的。
石化中……
有些东西买回来我也只是收藏,我已经失却了回顾的勇气。把第一遍的感觉留在记忆中,多好。
№7 ☆☆☆风裳2005-05-01 17:19:56留言☆☆☆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今天去家附近的号称“书城”的私人书店,
居然淘到了西北大学出版社的《牛虻》,居然是95年的版本。天哪,那书店才开了1、2年,怎么会有这等珍本?
红色的封面上黑色的字,很雅致
№8 ☆☆☆风裳2005-05-02 17:46:27留言☆☆☆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同好如此之多,一一握个爪。
 
风裳MM,你在哪里找到这个书的?在北京么?哪个书店,俺也要去买。
№9 ☆☆☆璎璎2005-05-02 21:49:42留言☆☆☆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KAKA,璎璎JJ恐怕要失望了,我在江苏。
不过那书店里还剩2本,璎璎JJ如果想要,我可以邮过去啊~~~
№10 ☆☆☆风裳2005-05-03 10:52:34留言☆☆☆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这句诗是这样翻译的:无论我活着,或者死去,我都是一只,快乐的飞虻。
但玛蒂尼翻译的是马提尼。不过是小椴说的那个版本呢。
还淘到一本英文版的,得意中。
摇尾巴ING,楼上的同道们羡慕我吧,KAKAKAKA
№11 ☆☆☆风裳2005-05-03 10:56:51留言☆☆☆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牛虻阿,当年第一本一次读完的外国著名翻译小说阿,印象很深,翻译上似乎和璎璎是一个版本的,封面是白底银色的花纹,很典雅,不过中间没有插画。
№12 ☆☆☆ 琴风夜扬2005-05-03 17:49:59留言☆☆☆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伦理两个字说得人郁闷
但很深刻
 
现代简写版就是《以父之名》了。嘻哈,满大街的唱。
这个译本有一种少见的舞台表现力,象灯光忽略了场景,聚光灯打在了人物身上,戏剧一样的台词冒出来。
在那里,关于神与人,父与父——种种伦理的东西碰撞着。
在西方,毕竟有一个罚与罪的感觉压在头顶三尺有如水泥,儒教所造成的压抑感是没有这么强烈的。
 
对比《歧路灯》来看也许会更有趣。不过,好象现在很少有人会提起《歧路灯》了。
№13 ☆☆☆伐樱2005-05-04 09:27:33留言☆☆☆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风裳mm呀(捉住尾巴),帮偶买一本吧55555555如果你们那边还有的话。
地址我寄给你:clarashao@126.com。
 
另,楼上的,歧路灯?我记得是个中国小说……
№14 ☆☆☆璎璎2005-05-04 17:30:15留言☆☆☆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subaru_ym@sina.com
KAKA,具体地址投我信箱里来吧,璎璎JJ.我先去买一本存着.
        
                  被捉住尾巴拽回来的某人
№15 ☆☆☆风裳2005-05-05 14:56:33留言☆☆☆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多谢MM,香一个。
你的邮箱难道是昴流?再香一个,嘻嘻~
№16 ☆☆☆璎璎2005-05-05 16:49:11留言☆☆☆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一直觉得这主要是一本伦理小说,只是被打上了意识形态的烙印。俺是79年的,其实那一批人里面,看牛虻的已经不很多了,不过我和我的同学都很喜欢。可是牛虻的价值并不止限于他是保尔柯察金的偶像。好的作品,总是能够流传的。
 
☆☆☆璎璎于2005-04-30 22:56:19留言☆☆☆ 
 
坚决同意!
不过“伦理小说”……因为没有看过其他伦理小说,所以不太确认,更觉得它像一个言情、复仇和革命的混合体。不过听说《牛虻》在国外的发行量并不大,毕竟这是一个年轻女作家的第一本书,而且带有政治倾向性。
 
我还看过她写的关于牛虻的另外两本小说,一本是好像叫《少女的悲剧》,扉页上有这样一段话:你使我如此/怀疑世界,怀疑周围生活/我害怕,像大树那样猝然倒下/遽离人间,心中只留下一点记忆/我永远是一个不幸的人
写的是关于牛虻曾祖母的故事(牛虻和这位曾祖母在性格上还是十分相似的,不过两个故事没有一点相关性)。另外一本的名字已经忘记了,讲述了牛虻在南美生活的13年,又是一段充满了压抑与悲伤的故事。
说实话,这两本书都稍有狗尾续貂之嫌,看的日子久了,印象也不深了,不过对我这个超级粉丝的好奇心算是有所补偿。
№17 ☆☆☆serene2005-05-06 13:31:17留言☆☆☆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SUBARU是昴流,KAKA
目前在我个人花痴榜上名列榜首
№18 ☆☆☆风裳2005-05-06 22:46:04留言☆☆☆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昴流,皇昴流?正好五一期间看了X战记TV版,不过好象他和星史郎之间的故事米什么交代啊。。。网络上那么多他们的同人都是怎么出来滴?
 
《牛虻》还是小学或初中时看的?当时还写了一大篇读后感,现在几乎都不记得了。记着看的时候没哭,只是有些郁闷,有些不平。唯一还清晰的细节竟然是那罐太妃糖。好奇了N年以后,第一次吃到怡口莲太妃糖的时候发现,那糖简直能糇死人。。。从此再没沾过口
№19 ☆☆☆女匪susu2005-05-07 22:05:16留言☆☆☆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登入后查看更多回贴

回复此贴子

名字:
选择图案:
内容:
(注意:一次最多可提交5000字,且一次最多可提交三张尺寸在1024*1024范围内的图片,超出部分请分次提交!)
图片链接:
(贴图规则)


返回上层 管理 返回本版块首页返回交流区首页返回主页

 

只看楼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