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 嗯,赞一下红猪大人。 我看庆熹的时候也随手画过庆熹的地图的。我对写天下兴乱,阴谋重重的文章水准的判断之一,就是能不能画张地图出来。作者要是心中,手头没有一张地图,还是不要写兵马调动战乱民变这种情节的好。 ☆☆☆柳下系舟于2005-06-25 00:10:47留言☆☆☆ 受益匪浅阿 大人真是厉害 ☆☆☆Jackie.L于2005-06-25 10:23:06留言☆☆☆ 受教受教。 其实我本来也有这个毛病,就是忽然想起点儿什么就想动笔,但往往没写多少就写不下去了,尽管还列了个大纲。听了红猪的话,现在想,脑中的灵光一现往往只是一个场景或者一个包袱,不足以支撑住一篇小说,倒不妨记下来,攒多了再酌情拣选。 ☆☆☆benppang于2005-06-25 12:31:54留言☆☆☆ 红猪辛苦了。 看得出来,红猪是真心喜欢写文,才会那么持久地、热情地、自制地写文。实在佩服,五体投地~~(是哪五体啊?) 500字/天?红猪的精准的文字就是这样炼出来的!!(啊,那什么时候僻邪剑能写完啊?) ☆☆☆moon_key于2005-06-25 15:50:24留言☆☆☆ 汗~~~ 偶是新人~~ 请问大人,怎样才能提高写作水平与写作技巧? ☆☆☆楚柔于2005-06-25 16:33:31留言☆☆☆ 红猪大人辛苦了,多谢你给我提的建议,有空我一定会仔细看一下你的那篇《风火流星锤》,细细品味的^^ ☆☆☆马甲怎么了于2005-06-25 18:49:00留言☆☆☆ 有很多片断闪过,但不知道怎样联系在一起,或者算是无从下手~头痛啊 ~~~~~ ☆☆☆卿卿于2005-06-25 22:36:42留言☆☆☆ 写文前有一个比较好的构思,甚至以前有过一个短篇.为了扩展观点而写长篇.但是写文时自己的心境变化,前后文字在风格上不很一致,经修改还是有拼接的痕迹.但短篇的文字是故事发展的核心,又是绝对不能舍弃的,怎么半? 另一个问题 细节描写过长,自己都觉得拖拉,但是同样又觉得不能舍弃.. ☆☆☆裴女萝于2005-06-25 22:54:33留言☆☆☆ 红猪没来,偶来客串一下回答的问题先。 1.人物的性格会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动以及作者的心情而产生……前后不统一的情况呀 控制不了了?杀了就是,要不你以为大大们小说里怎么会死这么多人? 2、如何令文章张驰有度厚积薄发捏? 你有看香港电视连续剧的经验吧?每10分钟一个小高潮,每20分钟一个大高潮,每集结束留一个悬念。以是科学严谨的态度,按照严格计算进行,一切就OK了。 3、几个人物的故事并行的时候,怎样合理调配而不至于分散了主题呢? 有个叫格里菲斯的的美国佬发明过一个叫“蒙太奇”的东东就是用来解决这个问题的。还不明白?那随便找本好赖物的大片看看吧。 4.我很喜欢看书,各种文学都有涉猎,但是也同样发展了一个坏毛病——看什么书,笔下的文字就会变成什么风格。 这个,分分类就行了,比如你看村上春树的时候就只写环境描写部分,看《红楼》的时候只写对白部分,看古龙的时候……我不说你也知道该写哪部分拉。 ☆☆☆无责任无营养灌水于2005-06-25 23:14:06留言☆☆☆ 答迅速跑来之 1、 如何塑造出丰满的人物形象? 人物的原型应来源于现实生活,这个原则大家都懂,但是写文的时候却很难做到,常常在不经意间,发现自己的人物已经失真了。而且如前面一位同学所说,人物的性格会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动以及作者的心情而产生……前后不统一的情况呀。 我文章中的人物有很多是没有办法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原型的,所以我并不认为这是个金科玉律。人物性格不会是一成不变的,只要有足够的情节来保证这个转变的合理性就可以。 2、如何令文章张驰有度厚积薄发捏? 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写长篇时容易浮燥,铺垫不足,要么不是太拖沓就是进展太快,往往达不到希望的效果。但是又不知怎样引导情节间的过渡,只是单纯地用事件来衔接情节,这样的小说显得很单薄。再就是细节描写太多,但营造气氛和埋伏笔时似乎又是必须的,把握不好那个度。 这个问题比较大,不是很好回答。我只能说一点体会。动笔写一段文章的时候,要想:我要告诉读者什么东西,我写这一段的目的是什么;下面的这段文章中哪些信息对文章是有用的,哪些是没有用的;进而考虑整个文章要交待什么样的主题。 比方说,写一个人物,是美食家,他的生活也是以品尝美食为乐,那么,我们应该多写他吃饭的场景,相比之下,他早晨起床挑衣服穿的场景就不用过多去写。 如果你不怕寂寞,不怕麻烦,真正地想写文章的话,我觉得应该做到让你文章中的每一个段落、每一个人物都有其存在的目的和意义。细化起来,在写过场戏的时候,可以尝试问自己几个问题: 在文章中出现的铺垫情节有没有用,与后文有没有联系? 描写的景物对渲染人物心情、事件气氛或交待背景有没有起到作用? 出场的新人物对情节有没有推动作用,他下一次出场会是什么时候,之间的时间中,他去了什么地方?做了些什么事? 人物为什么要说以下的对白,他说这句话的原因和用意是什么? 人物为什么要做以下的动作,他做这个动作的原因和目的分别是什么? 我并不善于解读别人的作品,所以只能拿自己的文章出来说事儿,我们来看风火流星锤中铁还三出场前的一段场景: “不必,不必。”李师爷忙道,“府里有跟着姨太太的女琴师,一样好。” 飞娘这等场面见得多了,也不以为意,正想着拿出一肚子陈辞滥调应付过去,却见刘府的门丁匆匆跑至李师爷身边,俯耳说了几句话。 李师爷不住点头,“噢”了一声,“快进去告诉老爷知道。我且出门迎他。”他向外紧走,脚步竟有些慌乱。 其实在这里,加入飞娘可能要说的“陈辞滥调”,也算一段情节,可是有什么太大的必要吗?第一,她这段话很难写;第二,她面对李师爷的圆滑世故在前文已有交待,这里不必再重复了;第三,李师爷听不听这段话结果是一样的,铁还三这个煞星总会出来搅局,飞娘也不会被留在刘府。所以我可以选择让这两个事件接连发生,这样文章中可以少说一些废话。 我们也可以考虑一下,在堂会第一天这段时间中: 为什么不描写刘府的景观呢? 为什么要细写杜风龄的神情呢? 为什么要写蔲儿的美貌呢? 为什么要写蔲儿自持当家正旦的身份,只是在台上盈盈作福,自有垂髫的小师妹们一窝蜂上来捡赏钱这个情节呢? 为什么不在堂会一开始就把刘恒宇的形象推到读者面前呢? 至于情节过渡有很多办法,分段、另起标题、点出时间点让情节跳跃前进等等都是省事、省力的好办法。有些过渡场景不必一定出现在正文中,也可以用人物对话来表述。拿辟邪剑中第十七章,李怒最后一段的文章来举例,这是一个很典型的过场戏,我需要将文章的场景从草原立即转回到京城,虽然我做得并不好,但是可以讨论一下当时的想法。 一,使用时间点来标明事件进程。这样,当场景突然转回京城时,也不会太过突兀,因为读者的注意力是让时间标题吸引的(这当然是我臆想的)。比方说: 此后一个月里……陆过、李师连同胡、吕两家的东主伙计四处奔走,劝说牧民献马参战。 八月头上…… 八月二十二……李家的大小姐怒姑娘出阁的好日子。 然后就是 九月初九,重阳。皇帝侍奉太后登城北玉指山礼佛,朝中府寺部院大员均都随行。陆过才回京…… 好了,我们直接跳回京城了。 二,那么八月二十二之后的事情怎么交待?我们用人物对话来描述: 陆过收着了辟邪的帖子,忙驱马至飘夏桥赴约。伙计殷勤地接了缰绳去拴马,陆过抬头,辟邪已在暑楼顶层的窗口看着他微笑。 “好马!”辟邪一见他便赞道。 李师也在座等着,道:“那是我妹妹的马,陆过原来的那匹又老又丑,不像话,我妹妹受了他的恩惠,便送他骏马还情。” 然后用他们的对话,将陆过在李怒婚礼之后做的一些正经事说了出来。如果要是直接写过场戏的话,我们可能要涉及到:陆过对李怒的情感怎么处理?陆过与白二怎么见得面?怎么聊天?他又怎么想到茶马制?这些过场对读者来说可能太枯燥了(其实对写手来说恐怕更加枯燥),不如就这样虚写。 3、几个人物的故事并行的时候,怎样合理调配而不至于分散了主题呢? 如果你的并行故事会分散主题,我觉得这本身就是问题,应该考虑的是,为什么他们的故事会分散主题?如果他们的故事对情节都是有推动作用的话,怎么会分散主题呢? ☆☆☆红猪侠于2005-06-26 00:00:52留言☆☆☆ 答裴女萝与卿卿, 请允许我冒昧地将两位划分为冲动性的选手。我觉得触动你们写文章的,还是灵感和感动。我觉得能短篇写完的小说,就没有必要写成长篇,不能加入的情节和感官,就不要加入。如果将一篇优秀的短文改成了一篇失败的长文,我觉得是不划算的。没有必要在一篇文章中把所有觉得不错的细节、情节、感官等等都加进去阿。如果只是片断,还不能连成文章,就再忍忍,确定你自己想说什么了,再动笔写。 如果想真正地认真地去写文章,我觉得还是忍受和舍得两点吧。 ☆☆☆红猪侠于2005-06-26 00:15:37留言☆☆☆ 我觉得我写的人物性格很难定型,就是基本一章一个感觉,让人看着觉得迷糊的那种。不知道是因为本来就没有想清楚还是怎么的 如何根据不同的情节去抓人物性格呢?或者用怎样的方式去表达更好 还有如果写短篇,在很强的故事情节下怎样去突显一个人物的存在感呢? ☆☆☆冰瀚于2005-06-26 09:15:03留言☆☆☆ 正在看头文字D的动画,对红猪所说的虚写真是深有体会…… 受教受教,多谢多谢。 继续等更多精彩的提问与回答……^^ ☆☆☆AT于2005-06-26 12:54:46留言☆☆☆ 看了真是受益非浅啊~~~~~!! ☆☆☆逆水一汐于2005-06-26 15:08:39留言☆☆☆ 红猪的文字让人感觉非常有底蕴,又没有像有些古装小说那样故意去用唐诗宋词作为装饰. 我想请教红猪,在学生时期都看过哪些作品?有没有特别喜欢的? 还有,是否自己有意识的进行过一些积累呢? 还有,看过的东西如何帮助自己提高写作能力呢? 谢谢! ☆☆☆南来北往于2005-06-26 19:57:07留言☆☆☆(续) 嗯,赞一下红猪大人。 我看庆熹的时候也随手画过庆熹的地图的。我对写天下兴乱,阴谋重重的文章水准的判断之一,就是能不能画张地图出来。作者要是心中,手头没有一张地图,还是不要写兵马调动战乱民变这种情节的好。 ☆☆☆柳下系舟于2005-06-25 00:10:47留言☆☆☆ 受益匪浅阿 大人真是厉害 ☆☆☆Jackie.L于2005-06-25 10:23:06留言☆☆☆ 受教受教。 其实我本来也有这个毛病,就是忽然想起点儿什么就想动笔,但往往没写多少就写不下去了,尽管还列了个大纲。听了红猪的话,现在想,脑中的灵光一现往往只是一个场景或者一个包袱,不足以支撑住一篇小说,倒不妨记下来,攒多了再酌情拣选。 ☆☆☆benppang于2005-06-25 12:31:54留言☆☆☆ 红猪辛苦了。 看得出来,红猪是真心喜欢写文,才会那么持久地、热情地、自制地写文。实在佩服,五体投地~~(是哪五体啊?) 500字/天?红猪的精准的文字就是这样炼出来的!!(啊,那什么时候僻邪剑能写完啊?) ☆☆☆moon_key于2005-06-25 15:50:24留言☆☆☆ 汗~~~ 偶是新人~~ 请问大人,怎样才能提高写作水平与写作技巧? ☆☆☆楚柔于2005-06-25 16:33:31留言☆☆☆ 红猪大人辛苦了,多谢你给我提的建议,有空我一定会仔细看一下你的那篇《风火流星锤》,细细品味的^^ ☆☆☆马甲怎么了于2005-06-25 18:49:00留言☆☆☆ 有很多片断闪过,但不知道怎样联系在一起,或者算是无从下手~头痛啊 ~~~~~ ☆☆☆卿卿于2005-06-25 22:36:42留言☆☆☆ 写文前有一个比较好的构思,甚至以前有过一个短篇.为了扩展观点而写长篇.但是写文时自己的心境变化,前后文字在风格上不很一致,经修改还是有拼接的痕迹.但短篇的文字是故事发展的核心,又是绝对不能舍弃的,怎么半? 另一个问题 细节描写过长,自己都觉得拖拉,但是同样又觉得不能舍弃.. ☆☆☆裴女萝于2005-06-25 22:54:33留言☆☆☆ 红猪没来,偶来客串一下回答的问题先。 1.人物的性格会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动以及作者的心情而产生……前后不统一的情况呀 控制不了了?杀了就是,要不你以为大大们小说里怎么会死这么多人? 2、如何令文章张驰有度厚积薄发捏? 你有看香港电视连续剧的经验吧?每10分钟一个小高潮,每20分钟一个大高潮,每集结束留一个悬念。以是科学严谨的态度,按照严格计算进行,一切就OK了。 3、几个人物的故事并行的时候,怎样合理调配而不至于分散了主题呢? 有个叫格里菲斯的的美国佬发明过一个叫“蒙太奇”的东东就是用来解决这个问题的。还不明白?那随便找本好赖物的大片看看吧。 4.我很喜欢看书,各种文学都有涉猎,但是也同样发展了一个坏毛病——看什么书,笔下的文字就会变成什么风格。 这个,分分类就行了,比如你看村上春树的时候就只写环境描写部分,看《红楼》的时候只写对白部分,看古龙的时候……我不说你也知道该写哪部分拉。 ☆☆☆无责任无营养灌水于2005-06-25 23:14:06留言☆☆☆ 答迅速跑来之 1、 如何塑造出丰满的人物形象? 人物的原型应来源于现实生活,这个原则大家都懂,但是写文的时候却很难做到,常常在不经意间,发现自己的人物已经失真了。而且如前面一位同学所说,人物的性格会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动以及作者的心情而产生……前后不统一的情况呀。 我文章中的人物有很多是没有办法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原型的,所以我并不认为这是个金科玉律。人物性格不会是一成不变的,只要有足够的情节来保证这个转变的合理性就可以。 2、如何令文章张驰有度厚积薄发捏? 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写长篇时容易浮燥,铺垫不足,要么不是太拖沓就是进展太快,往往达不到希望的效果。但是又不知怎样引导情节间的过渡,只是单纯地用事件来衔接情节,这样的小说显得很单薄。再就是细节描写太多,但营造气氛和埋伏笔时似乎又是必须的,把握不好那个度。 这个问题比较大,不是很好回答。我只能说一点体会。动笔写一段文章的时候,要想:我要告诉读者什么东西,我写这一段的目的是什么;下面的这段文章中哪些信息对文章是有用的,哪些是没有用的;进而考虑整个文章要交待什么样的主题。 比方说,写一个人物,是美食家,他的生活也是以品尝美食为乐,那么,我们应该多写他吃饭的场景,相比之下,他早晨起床挑衣服穿的场景就不用过多去写。 如果你不怕寂寞,不怕麻烦,真正地想写文章的话,我觉得应该做到让你文章中的每一个段落、每一个人物都有其存在的目的和意义。细化起来,在写过场戏的时候,可以尝试问自己几个问题: 在文章中出现的铺垫情节有没有用,与后文有没有联系? 描写的景物对渲染人物心情、事件气氛或交待背景有没有起到作用? 出场的新人物对情节有没有推动作用,他下一次出场会是什么时候,之间的时间中,他去了什么地方?做了些什么事? 人物为什么要说以下的对白,他说这句话的原因和用意是什么? 人物为什么要做以下的动作,他做这个动作的原因和目的分别是什么? 我并不善于解读别人的作品,所以只能拿自己的文章出来说事儿,我们来看风火流星锤中铁还三出场前的一段场景: “不必,不必。”李师爷忙道,“府里有跟着姨太太的女琴师,一样好。” 飞娘这等场面见得多了,也不以为意,正想着拿出一肚子陈辞滥调应付过去,却见刘府的门丁匆匆跑至李师爷身边,俯耳说了几句话。 李师爷不住点头,“噢”了一声,“快进去告诉老爷知道。我且出门迎他。”他向外紧走,脚步竟有些慌乱。 其实在这里,加入飞娘可能要说的“陈辞滥调”,也算一段情节,可是有什么太大的必要吗?第一,她这段话很难写;第二,她面对李师爷的圆滑世故在前文已有交待,这里不必再重复了;第三,李师爷听不听这段话结果是一样的,铁还三这个煞星总会出来搅局,飞娘也不会被留在刘府。所以我可以选择让这两个事件接连发生,这样文章中可以少说一些废话。 我们也可以考虑一下,在堂会第一天这段时间中: 为什么不描写刘府的景观呢? 为什么要细写杜风龄的神情呢? 为什么要写蔲儿的美貌呢? 为什么要写蔲儿自持当家正旦的身份,只是在台上盈盈作福,自有垂髫的小师妹们一窝蜂上来捡赏钱这个情节呢? 为什么不在堂会一开始就把刘恒宇的形象推到读者面前呢? 至于情节过渡有很多办法,分段、另起标题、点出时间点让情节跳跃前进等等都是省事、省力的好办法。有些过渡场景不必一定出现在正文中,也可以用人物对话来表述。拿辟邪剑中第十七章,李怒最后一段的文章来举例,这是一个很典型的过场戏,我需要将文章的场景从草原立即转回到京城,虽然我做得并不好,但是可以讨论一下当时的想法。 一,使用时间点来标明事件进程。这样,当场景突然转回京城时,也不会太过突兀,因为读者的注意力是让时间标题吸引的(这当然是我臆想的)。比方说: 此后一个月里……陆过、李师连同胡、吕两家的东主伙计四处奔走,劝说牧民献马参战。 八月头上…… 八月二十二……李家的大小姐怒姑娘出阁的好日子。 然后就是 九月初九,重阳。皇帝侍奉太后登城北玉指山礼佛,朝中府寺部院大员均都随行。陆过才回京…… 好了,我们直接跳回京城了。 二,那么八月二十二之后的事情怎么交待?我们用人物对话来描述: 陆过收着了辟邪的帖子,忙驱马至飘夏桥赴约。伙计殷勤地接了缰绳去拴马,陆过抬头,辟邪已在暑楼顶层的窗口看着他微笑。 “好马!”辟邪一见他便赞道。 李师也在座等着,道:“那是我妹妹的马,陆过原来的那匹又老又丑,不像话,我妹妹受了他的恩惠,便送他骏马还情。” 然后用他们的对话,将陆过在李怒婚礼之后做的一些正经事说了出来。如果要是直接写过场戏的话,我们可能要涉及到:陆过对李怒的情感怎么处理?陆过与白二怎么见得面?怎么聊天?他又怎么想到茶马制?这些过场对读者来说可能太枯燥了(其实对写手来说恐怕更加枯燥),不如就这样虚写。 3、几个人物的故事并行的时候,怎样合理调配而不至于分散了主题呢? 如果你的并行故事会分散主题,我觉得这本身就是问题,应该考虑的是,为什么他们的故事会分散主题?如果他们的故事对情节都是有推动作用的话,怎么会分散主题呢? ☆☆☆红猪侠于2005-06-26 00:00:52留言☆☆☆ 答裴女萝与卿卿, 请允许我冒昧地将两位划分为冲动性的选手。我觉得触动你们写文章的,还是灵感和感动。我觉得能短篇写完的小说,就没有必要写成长篇,不能加入的情节和感官,就不要加入。如果将一篇优秀的短文改成了一篇失败的长文,我觉得是不划算的。没有必要在一篇文章中把所有觉得不错的细节、情节、感官等等都加进去阿。如果只是片断,还不能连成文章,就再忍忍,确定你自己想说什么了,再动笔写。 如果想真正地认真地去写文章,我觉得还是忍受和舍得两点吧。 ☆☆☆红猪侠于2005-06-26 00:15:37留言☆☆☆ 我觉得我写的人物性格很难定型,就是基本一章一个感觉,让人看着觉得迷糊的那种。不知道是因为本来就没有想清楚还是怎么的 如何根据不同的情节去抓人物性格呢?或者用怎样的方式去表达更好 还有如果写短篇,在很强的故事情节下怎样去突显一个人物的存在感呢? ☆☆☆冰瀚于2005-06-26 09:15:03留言☆☆☆ 正在看头文字D的动画,对红猪所说的虚写真是深有体会…… 受教受教,多谢多谢。 继续等更多精彩的提问与回答……^^ ☆☆☆AT于2005-06-26 12:54:46留言☆☆☆ 看了真是受益非浅啊~~~~~!! ☆☆☆逆水一汐于2005-06-26 15:08:39留言☆☆☆ 红猪的文字让人感觉非常有底蕴,又没有像有些古装小说那样故意去用唐诗宋词作为装饰. 我想请教红猪,在学生时期都看过哪些作品?有没有特别喜欢的? 还有,是否自己有意识的进行过一些积累呢? 还有,看过的东西如何帮助自己提高写作能力呢? 谢谢! ☆☆☆南来北往于2005-06-26 19:57:07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