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铜为镜多典故 铜镜是古人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物品。在西汉年间,人们就开始用铜镜作为男女爱情的表记、信物,取“心心相映”之寓意。生前互相赠送,“朝夕相伴”,死后随之埋入墓中,以示“生死不渝”。 关于铜镜的典故很多,成语“破镜重圆”,典故虽出于南朝陈乐昌公主与驸马徐德言悲欢离合的一段坎坷经历,现今仍常用以比喻夫妻失散后重逢或离异后重归于好。《战国策》中一篇很有名气的文章,写邹忌经过“朝服衣冠窥镜”、“窥镜而视之”,既照出了自知之明,又以现身说法,启发齐王自觉纳谏,收到了完满的效果。 古铜镜的外形除了圆形外,还有方形、八角形。菱花形等等。菱花镜边缘为八朵花瓣相同,背面铸有花枝禽鸟等小景,此款式在唐朝十分流行,所以有时以“菱花”代指铜镜。《西厢记》唱词中有:“恰对菱花,楼上晚妆罢。”由于铜镜系青铜铸制,有睦也以“青铜”作为镜子的代称。如:“休为奴添凄楚,揽青铜长叹吁(《娇红记》)。”唐代司空图写过一篇游戏文章,用拟人化的手法,把铜镜称为“容成侯”,又叫“寿光先生”。因此镜子又有了这两个雅号。宋代时因回避宋太祖的祖父赵敬的名讳,将“镜”改为“照”,所以宋代铜镜也称作“照子”。 自宋代黄坚在一首《沁园春》里写过:“镜里拈花,水中捉月,觑着无由近得伊”的词句,“镜花水月”成了比喻永远不能实现的成语。《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林黛玉也因为“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一部爱情故事也终于成了“悲金悼玉”的悲剧,算是对这个成语的最好的诠注。 相传有一种能使妖怪现出原形的宝镜,叫“照妖镜”,汉代郭宪在《洞冥记》里这样描述:“有金镜,广四尺,照见魑魅,不获隐形。”这种照妖镜在《西游记》、《封神演义》等神话小说中多有使用。“照妖镜”当为古人对未来事物的一种幻想,而今这种幻想成了现实,显微镜当属这种范畴。
青铜为镜多典故 铜镜是古人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物品。在西汉年间,人们就开始用铜镜作为男女爱情的表记、信物,取“心心相映”之寓意。生前互相赠送,“朝夕相伴”,死后随之埋入墓中,以示“生死不渝”。 关于铜镜的典故很多,成语“破镜重圆”,典故虽出于南朝陈乐昌公主与驸马徐德言悲欢离合的一段坎坷经历,现今仍常用以比喻夫妻失散后重逢或离异后重归于好。《战国策》中一篇很有名气的文章,写邹忌经过“朝服衣冠窥镜”、“窥镜而视之”,既照出了自知之明,又以现身说法,启发齐王自觉纳谏,收到了完满的效果。 古铜镜的外形除了圆形外,还有方形、八角形。菱花形等等。菱花镜边缘为八朵花瓣相同,背面铸有花枝禽鸟等小景,此款式在唐朝十分流行,所以有时以“菱花”代指铜镜。《西厢记》唱词中有:“恰对菱花,楼上晚妆罢。”由于铜镜系青铜铸制,有睦也以“青铜”作为镜子的代称。如:“休为奴添凄楚,揽青铜长叹吁(《娇红记》)。”唐代司空图写过一篇游戏文章,用拟人化的手法,把铜镜称为“容成侯”,又叫“寿光先生”。因此镜子又有了这两个雅号。宋代时因回避宋太祖的祖父赵敬的名讳,将“镜”改为“照”,所以宋代铜镜也称作“照子”。 自宋代黄坚在一首《沁园春》里写过:“镜里拈花,水中捉月,觑着无由近得伊”的词句,“镜花水月”成了比喻永远不能实现的成语。《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林黛玉也因为“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一部爱情故事也终于成了“悲金悼玉”的悲剧,算是对这个成语的最好的诠注。 相传有一种能使妖怪现出原形的宝镜,叫“照妖镜”,汉代郭宪在《洞冥记》里这样描述:“有金镜,广四尺,照见魑魅,不获隐形。”这种照妖镜在《西游记》、《封神演义》等神话小说中多有使用。“照妖镜”当为古人对未来事物的一种幻想,而今这种幻想成了现实,显微镜当属这种范畴。
|
|
№1 ☆☆☆派于2003-04-24 21:16:05留言☆☆☆
|
|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
|
|
却镜养廉佳话传 由于史料有限,我们很难了解古代铜镜有售价。《木兰辞》写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凯旋后,恢复女儿妆,“对镜贴花黄”,似乎一般人户家都用得起铜镜。明代杂剧《十五贯》第五出云:“灯借天光,镜借水光”,以无镜表示粗境贫寒,只能以盆水代镜,又似乎贫困人家买不起铜镜。古时候铜镜磨制全由人工,耗时费工,若制成一面纹饰精美、既可实用又有艺术欣赏价值的高质量的铜镜,价格恐也不会太便宜。 古时候就有以铜镜作为礼物赠送亲友的,但也有一些官吏防微杜渐,连铜镜这样的礼物也不肯收,以养清廉的。 据欧阳修在《归家录》中记叙:宋真宗年间,有位朝中的官吏家藏古铜镜一面,自称可照及二百里,很有些珍稀,他想把这面铜镜送给当朝宰相吕蒙正,托吕蒙正的弟弟送上去。吕宰相为人宽容厚道,听弟弟说起此事后笑道:“吾面不过碟子大,安用照二百里?”十分巧妙地回绝了,他弟弟再也不敢提及此事了。 据《大唐新语》载,冯履廉任河北尉的时候,有旧时朋友张怀道赠给他一铜镜,他对属下们说:“我做官,只宜收取奉禄,岂敢私自接受馈赠呢?”并写下了四句誓言:“清水见底,明镜照心;余之效官,必同于此。” 旧时官府衙门大之上多挂着书有“明镜高悬”、“心如明镜”之类字样的匾额,一方面是明察秋毫的自诩,一方面是奉公守法、“苍天可鉴”的表白。相传秦始皇有照胆镜一面,能照见人的肠胃五脏,知人心善恶:人有邪心,此镜一照,则“胆张心动”,忠奸贪廉,顿时分明,所以官府也有悬“秦镜高悬”的,是自照还是照人,姑且说之,姑且信之。
却镜养廉佳话传 由于史料有限,我们很难了解古代铜镜有售价。《木兰辞》写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凯旋后,恢复女儿妆,“对镜贴花黄”,似乎一般人户家都用得起铜镜。明代杂剧《十五贯》第五出云:“灯借天光,镜借水光”,以无镜表示粗境贫寒,只能以盆水代镜,又似乎贫困人家买不起铜镜。古时候铜镜磨制全由人工,耗时费工,若制成一面纹饰精美、既可实用又有艺术欣赏价值的高质量的铜镜,价格恐也不会太便宜。 古时候就有以铜镜作为礼物赠送亲友的,但也有一些官吏防微杜渐,连铜镜这样的礼物也不肯收,以养清廉的。 据欧阳修在《归家录》中记叙:宋真宗年间,有位朝中的官吏家藏古铜镜一面,自称可照及二百里,很有些珍稀,他想把这面铜镜送给当朝宰相吕蒙正,托吕蒙正的弟弟送上去。吕宰相为人宽容厚道,听弟弟说起此事后笑道:“吾面不过碟子大,安用照二百里?”十分巧妙地回绝了,他弟弟再也不敢提及此事了。 据《大唐新语》载,冯履廉任河北尉的时候,有旧时朋友张怀道赠给他一铜镜,他对属下们说:“我做官,只宜收取奉禄,岂敢私自接受馈赠呢?”并写下了四句誓言:“清水见底,明镜照心;余之效官,必同于此。” 旧时官府衙门大之上多挂着书有“明镜高悬”、“心如明镜”之类字样的匾额,一方面是明察秋毫的自诩,一方面是奉公守法、“苍天可鉴”的表白。相传秦始皇有照胆镜一面,能照见人的肠胃五脏,知人心善恶:人有邪心,此镜一照,则“胆张心动”,忠奸贪廉,顿时分明,所以官府也有悬“秦镜高悬”的,是自照还是照人,姑且说之,姑且信之。
|
|
№3 ☆☆☆派于2003-04-24 21:17:19留言☆☆☆
|
|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
|
|
|
№4 ☆☆☆Lotus于2003-10-20 23:52:50留言☆☆☆
|
|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
|
|
破镜重圆也是啊,如果是玻璃做的,相信不是两瓣了,重圆的难度大大提高…… 破镜重圆也是啊,如果是玻璃做的,相信不是两瓣了,重圆的难度大大提高…… |
|
№5 ☆☆☆chaarr于2003-10-21 02:09:24留言☆☆☆
|
|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