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广告
晋江论坛网友交流区古意茶坊
主题:谁知道“探花”的具体意思??? [12]
收藏该贴
已收藏
只看楼主
几天前看见说探花是每期进士中选两个漂亮俊少的去游街,是不是真的??还有,谁告诉偶第一名是状元,以下呢????
№0 ☆☆☆小于 2004-03-09 17:09:31留言☆☆☆  加书签 投诉 不再看TA

第一名叫状元
第二名叫榜眼
第三名就是探花
№1 ☆☆☆皮皮阿赖2004-03-09 17:23:43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古代科举出来的东东.
№2 ☆☆☆decem2004-03-09 17:26:13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如果乡试中解元,会试中会魁,殿试中状元,称其为“连中三元”!
№3 ☆☆☆豆蔻2004-03-09 19:47:29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殿试中状元?请问不是科举考试出状元么?
我知道有殿试,可是殿试是什么人才可参加呢?也会出状元、榜眼等等这些么?
№4 ☆☆☆倦疏2004-03-09 20:02:43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好像是考完了会试录取的才可以参加殿试吧?然后皇帝钦点,状元啦榜眼啦探花啦,不过我怎么还记得第四名叫传胪,是在大家上殿面君的时候唱名字的呢?
№5 ☆☆☆9992004-03-09 20:11:50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一直以来只知道: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参加完科举才能进殿试,原来第四名叫传胪(好像有点儿印象,不过好像不是这个“胪”)。乡试中解元,会试中会魁,殿试中状元,称其为“连中三元”这个今天才知道~学到不少知识呢~
№6 ☆☆☆龙真琪2004-03-09 20:22:13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举例说明:李寻欢就是个探花~~
№7 ☆☆☆火焱女孩2004-03-09 20:55:58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我也喜欢李寻欢
№8 ☆☆☆feng2004-03-09 22:05:00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是科举考试的第三名,与皇上一起去御花园赏花啊,传说是长得比较俊美的了
№9 ☆☆☆say2004-03-09 22:09:28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还是不明白-_-|||,谁具体说说"探花"到底是怎么回事.
 
 
是科举考试的第三名,与皇上一起去御花园赏花啊,传说是长得比较俊美的了
 
  
☆☆☆say于2004-03-09 22:09:28留言☆☆☆
有点可疑,为什么是长得比较俊美的了???????
№10 ☆☆☆小于2004-03-10 10:03:21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探花”一词出于唐代,唐代制科与后世的科举制度大不同,称为“秀才科”,名目甚多,有特重品行的“贤良方正”,识拔骨鲠之士的“直言极谏”,选取将材的“军谋越众”,而最通行的是访求“博学”,或称“博学宏词”,或称“博学通识”。取中者上林赐宴,令最年轻的秀才采花为令,称为“探花郎”。科举制度实行后,成为一甲第三名的专称。
 
乡试得中即是中了“举人”,前五名称为“五经魁”,其中第一名称为“解元”。会试得中即是中了“进士”,不过此时还不能称进士,名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殿试照例四月二十一在保和殿,由皇帝亲试,“简八重臣读其言”,选出“颂扬平仄如式,楷法尤光致者十卷呈皇帝览”,即是所谓“进呈十本”。由皇帝钦定一甲三名,即是状元、榜眼、探花,二甲前七名,二甲第一名称传胪,一甲授职修撰或编修。殿试之前十天为“复试”,殿试后数日为“朝考”,三试皆名列在前,“乃授翰林院官”。到下科会试散馆大考,二甲“赐进士出身”,授职编修,三甲“赐同进士出身”,授职检讨,谓之“留馆”,通称为“翰林”,又称“讲官”,其次则授职给事中或御史,是为“言官”。
 
童生(也称“白丁”)第一关是为“进学”,进学即可称“秀才”,秀才取在前列的可保“廪生”,这有名额限制,童生进学须有廪生做保,要送“贽敬”,做了廪生也可衣食无忧了。有些人抄捷径,不愿意考秀才,也可以捐纳“监生”,所谓监生,就是国子监(相当于国立大学)的学生。乡试三年一次,但秀才试是一年半一次。乡试在省城,乡试前若未通过“复试”,则不得参加乡试,但有些穷秀才无钱上省城复试,有个变通之法,在乡试之前参加“录遗”,一次路费,考两场试。
 
算来要考科举,要经过进学、录遗、乡试、会试、复试、殿试,一共六关。如果不在一甲(俗称“三鼎甲”),然后再经朝考,一等点翰林,二等分发各部,三等做地方官。点翰林的,下科殿试前散馆大考,这样就八关了。此外还有翰詹大考,规定翰林院侍讲、侍读学士以下,詹事府少詹以下,凡是官阶未升至三品的翰林,都得应考,不准回避,大考名次分为五等,即是一、二、三、四等以外,另列一类“不入等”,“不入等”就要革职,一切从头再来。这样算起来,古人考的试也真不少。
№11 ☆☆☆越情2004-03-10 10:22:08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古人考试一劳永逸啦,算起来我们考的大试不如他们多,但是小考三六九,堂考天天有啊!
№12 ☆☆☆爱恋BL2004-03-10 17:16:43留言☆☆☆ 
投诉 加书签 引用 不再看TA

回复此贴子

名字:
选择图案:
内容:
(注意:一次最多可提交3000字,且一次最多可提交三张尺寸在1024*1024范围内的图片,超出部分请分次提交!)
图片链接:
(贴图规则)


返回上层 管理 返回本版块首页返回交流区首页返回主页

 

只看楼主